非洲北部,茫茫的撒哈拉沙漠深处,尼日尔Agadem油田二期地面工程(简称尼日尔油田二期)拔地而起。现场人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截至12月22日,由工程建设公司(CPECC)承担的尼日尔油田二期已完成64.08%,其中3个电站项目设计、采购进度达到98.37%。
成绩来之不易。今年8月,尼日尔油田二期FGD(福吉地)、Koulele(库勒勒)两个电站项目8台索拉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陆续运抵现场,由此掀起建设高潮。尼日尔油田二期第一批大件运输物资,历时78天,历经海上运输、公路运输、沙漠运输,跨越万里、历尽艰辛。
发挥一体化优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尼日尔油田二期是中国石油“十四五”海外重点投资项目,计划2023年10月建成投产,可实现每日出口原油11万桶,对尼日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PECC独立承担了尼日尔油田二期详细设计及勘察测量,和3个电站项目设计、采购任务,并与管道局大港油建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担3个油田区块的采购、施工任务。
尼日尔油田二期电网为孤网运行模式,电站项目是唯一的电力来源。福吉地、库勒勒两个电站项目8台索拉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共114件散货、36个集装箱,总计962.5吨,需从美国启运,跨越大西洋,经贝宁进入尼日尔,到达沙漠腹地的施工现场。
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业主中国石油尼日尔公司(简称尼日尔公司)成立了由高级副总经理陆峰任组长的尼日尔油田二期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大物流”协调领导小组(简称大物流组),并建立双周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CPECC西非公司成立尼日尔油田二期运输清关专项工作组、索拉发电机组专项内陆运输组,全力做好海运、到港及转关、陆运和清关等工作。
早在2019年项目中标前,CPECC西非公司就曾派人踏勘运输路线。今年4至6月,又先后派出3批10余人次,分头对公路和沙漠段进行实地调研,并与中国石油在尼单位建立联络联动机制。
面对1800多公里超长距离公路运输、600多公里沙漠运输等高难度挑战,CPECC西非公司调集精干力量,提前编制运输方案、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CPECC尼日尔油田二期项目部(简称CPECC尼日尔项目)运输组副组长刘星,是最早参与运输路线踏勘和全过程策划的人员之一,领导安排他牵头编制《索拉发电机组货物运输方案》。刘星说:“这次运输链条很长,需要和近20家单位衔接;车在路上跑,不可控因素也很多,如何做好方案编制,压力很大。”经过3次研究讨论、6次修改完善,长达50多页计3万多字的运输方案终于定了下来。
刘星曾参加过尼日尔油田一期等多个海外项目的建设。他告诉记者,这次运输沙漠路段比一期长,人、车、货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是重中之重。
按照业主要求,电站项目核心设备——8台索拉电动机须有中方员工参与押运,路上还要携带卫星电话、对讲机、望远镜、钢丝绳、挑线杆等几十种应急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挑战超长公路运输
5月21日,8台索拉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从美国休斯敦港发出,经过7000海里远洋运输,于6月21日靠泊贝宁科托努港。CPECC西非公司抽调精兵强将,派西非公司施工部经理位红卫、贝宁项目采购部副经理李建民、尼日尔项目运输组赵亮提前赶到贝宁,确保与码头沟通、货轮靠港、运输车队进港、装车绑扎等环节紧密衔接。6月23日完成卸船,7月5日完成装车绑扎,安全驶离港口。7月6日中午,在完成最终检查加固、安全交底和编队集结后,17台运输车马达齐鸣,驶向尼贝边境。
贝宁、尼日尔公路运输分别为700多公里、1100多公里,合计1800多公里。位红卫、李建民、赵亮负责贝宁段的押运。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出发第一天就遇上了“拦路虎”——虽然提前与加油站签订了柴油供货合同,但沿途加油站“闹油荒”,车队加不上柴油。CPECC贝宁项目PS07、PS08站紧急支援,问题才得到解决。
经过3天的颠簸行进,7月8日,车队到达尼贝边境小城马朗维尔,由此进入尼日尔边境城市加亚。7月16日,车队到达尼日尔第二大城市津德尔后,按计划分两路行进。8台索拉电动机及1套平衡梁在津德尔完成清关后换装沙漠卡车,沿津德尔—凯莱—塔卡亚—3号管道运维站(管道伴行线),由西南至东北方向进入沙漠现场。其余物资继续行至迪法市,完成清关和换装后,由南向北进入沙漠现场。
应CPECC尼日尔油田二期项目部的请求,尼日尔津德尔炼油公司(中国石油与尼日尔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成立)总经理杨忠德安排专人负责对接,为车队提供停放场地、200吨吊车等支持。尼日尔公司上游项目管道部沿途7个管道运维站尽其所能,为中方员工提供食宿,为车队提供柴油及全程安保护卫。中国石油运输公司沙运司尼日尔项目部派出沙漠运输“巨无霸”——提坦重型车,承担沙漠段的运输。
押运的接力棒即将交到尼日尔公司地面工程部副经理、大物流组办公室主任陈自强,和CPECC尼日尔油田二期项目部总经理助理兼电站子项目部经理王福银手中。
勇闯“生命禁区”
撒哈拉沙漠气候条件非常恶劣。进入沙漠前,举行了简短的出发仪式,专程从尼亚美和项目现场赶来的陈自强、王福银,分别向车队人员交代了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没有路,就连当地司机也很少走。车队小心翼翼,沿着车辙向前行进。王福银记得,第一天,在羊圈旁露营,被几十头羊吵醒;第二天,半夜被雨浇醒——当时正值雨季,撒哈拉沙漠难得下起大雨;第三天,利用午饭时间抓紧晒衣服、晾铺盖……陈自强解释:“前3天没有任何依托,后5天住在管道运维站上,条件好了不少。”
神秘莫测的撒哈拉沙漠,也有温情的一面。“刚进沙漠不久,在一个小村庄附近,几棵碗口粗的大树挡住了车队的去路。征得当地管理部门和随行安保人员同意后,正在放牧的两个年轻人主动爬上大树,砍掉树枝让车队通行。”王福银说,“他们知道我们是中国石油的车队,知道项目建成后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也把最大的敬畏和善意留在这里。经过村庄降速慢行,每台车两侧安排专人随行,防止伤及行人和牲畜;经过农用地、水源地、牧区尽量不停车,避免污染环境;停车吃饭、休息时带走垃圾,到管道运维站扔进垃圾桶;喝剩的矿泉水瓶收集起来,送给当地人……王福银说:“这样做,既是保护生命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做人起码的道理。”
战高温,顶风沙,排万难,历时8天,8月5日、6日,车队分头抵达福吉地、库勒勒两个电站项目现场,陈自强代表业主与车队成员握手合影,感谢大家圆满完成任务,称赞此次运输“为后续物资运输积累了宝贵经验”。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的大件物资运输工作顺利很多。9月21日,Dibeilla(迪贝拉)电站项目5台中国济柴发动机组顺利抵达现场,沙漠段运输仅用了6天时间。
(张景杲对本文有贡献)
关键词:
品牌